新书:刘志伟《贡赋体制与市场: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
作者: 刘志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6
ISBN: 9787101136890
编后记
这个文集,是我过去将近四十年中写的一些明清社会经济史题材的习作,说是“习作”,绝不是谦辞,因为我自1980年入经济史之门以后,虽然一直以经济史研究为谋生的专业,却至今没有什么真正成熟的作品。现在收集在一起的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在我学习经济史的不同阶段,为提交给各种学术会议写的,很少是一个题目研究完成的成果,尤其是最早几篇,其实是我读研究生时候的读书作业。尽管如此,有机会把将近四十年写过的习作编在一起,大致还是能记录下自己走过的路,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关怀和思考的理路,以及一直努力探索的足迹。通过这些文字,还是能把其脉络约略地呈现出来。
我学习中国经济史,是从研读梁方仲先生的著作入门的。梁方仲先生的研究领域以明代田赋史为主题,尤以明代一条鞭法研究为精深。因此,我的关注焦点,一开始也就聚集在明代赋役制度上。但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在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心线索,这一方面是因为承接着过去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路径,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育作为经济发展,乃至把握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指标;另一方面,建基在古典经济学体系上的经济史解释模式,始终是把分工、交换和流通的扩大,作为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从梁方仲先生到我自己做的研究,虽然强调贡赋体制的本质特性,仍一直把赋役制度的变化,放到商品经济发展的脉络下去认识。在这样的脉络下,我多年来的经济史研究和教学,都是围绕着以赋役制度为中心的贡赋体制与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展开的,在治学过程中,始终萦绕在脑子里的理论思考,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这个学术关怀是从80年代开始的,我的研究与思考的出发点,是我受到梁方仲先生在《明代一条鞭法年表》后记和《明代粮长制度》中关于明代商品经济的论述的影响,二是受80年代时李文治先生多次关于他如何理解中国地主制经济的谈话,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关于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的启发。这些思考,在八九十年代写的一些文章中已经以不同方式表达过,当时的想法现在看起来虽然不脱幼稚,但事实上记录了我学术探索之初的足迹。后来,我写经济史的文章比较少,除了有我的研究视野这时更多转移到了乡村社会领域以外,更重要的是,到90年代中期以后,我越来越意识到要真正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解释历史上贡赋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理论体系,不但需要在很多课题上着眼细节从头展开研究,更需要在理论建构上有更宏大的野心和更深邃的思考。因此,我利用教学的机会努力在理论上和史料研读上继续这个思考过程,至今没有写出真正有分量的专门研究论文,但这些思考的轨迹及逐步明断化的想法,在最近十年左右写的一些文章中,却以不同方式有所表述。感到遗憾的是,这条路走了快四十年,现已年过花甲,距写出一部稍为成熟的著作仍然很遥远。面对人生苦短的无奈,最近两三年,我利用不同的机会,以讲座或笔谈的方式,把自己一些片段的想法写了出来。现在有机会把一些习作变成一本集子,也算是一个小结。
交代一下这个背景,就不难说明编辑本文集的一些处理方式了。
首先,收入本集的文章,均按发表先后编排,虽发表的先后与写作的先后不完全一致,但大致上还是能够呈现出我的学术理解和思考的足迹,而不是要在每个专题下完整地呈现我的研究心得。出于同样的目的,对于每篇文章除了稍作技术性订正以外,对于文章的观点和表述完全不作改动。
其次,我将2016年12月在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课程上的演讲的录音整理稿作为导论(代序)编排在卷首。一则我本来应该写一篇导论,考虑到要写导论,就要系统地把自己已对中国经济史的理论结构的意见写出来,但目前我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二则虽然这个演讲基本上是临场发挥,但大致上把我思考的问题在基本原理层面上的想法表达了出来。但是,由于演讲时间的限制,这次演讲其实没有把我打算发挥的想法讲完,后面匆匆结束,有点虎头蛇尾。这也许需要说明一下。
再次,我把几篇最近的笔谈和发言提纲作为附录收入集子中,这些文字记录着我对明清时期贡赋体制的经济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和观点,这些思考要写成专门的论著,还有待来日。对于一个没有足够信心最后能走完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的人来说,借这个场合保存一点这些思考的碎屑,也许是一种机会。
最后要说明的是,现在出版社对文章注释有规范化的要求,但在八九十年代,学术刊物出版对版面空间非常吝啬,对字数更有严格限制,因此那个年代撰写的论文,史料引述尽可能简短,而引文出处标注尽量处理到最简略,加上当时的注释习惯也与今天有很大差别。为了尽量适应现在的出版规格要求,我在多位学生的协助下,对标注引文出处的脚注做了补充,主要是补充了页码,但由于当年我用的文献的状况限制,加上有个别只有所根据的资料卡片,不能査回原书。补充修改脚注格式不能完全统一,少数原来是在外地图书馆或本地图书馆善本部的书籍,一时难以査核,不得不用后面影印或标点出版的版本。不过,我尽量把这种情况减少到最低限度。敬请谅解!借此机会,对协助核对引文和脚注的同学们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代序:中国王朝的贡赋体制与经济史
——在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课程上的演讲 1
简论明清时期广东沙田的所有权 33
关于明初徭役制度的两点商榷 45
明代均徭中的银差与力差 59
明清时期广州城市经济的特色 75
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前广东地区赋役制度考述 85
清代后期广东丝织工场的个案研究
——读《沙滘楚旺房陈氏家谱》 121
试论清代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135
广东摊丁入地新论 153
清代经济运作的两个特点
——有关市场机制的论纲 169
略论清初税收管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181
明清珠江三角洲传统市场的发展 195
清代前期广东地区的里甲差役及其改革 211
广州隆记茶行史事补 223
海外商业活动与乡族纽带
——以《沙滘楚旺房氏家谱》为例 235
天留迂腐遗方大,路失因循复倘艰
——梁方仲先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49
贡赋、市场与物质生活
——试论十八世纪美洲白银输入与中国社会变迁之关系 285
鸦片战争前广州贸易体系中的宁波商人
——由叶名琛档案中有关宁波商人的几份文件谈起 321
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
——明清王朝国家转型之一大关键 335
从田土科则看明清田赋性质的转型
——以徽州府为例的分析 347
明代财政史研究的里程碑
——万明、徐英凯著《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读后 375
附 录
论学天涯远 孤怀贵相知
——追忆与何炳棣先生的一次会见 393
沿着前辈开辟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路径前行
——在纪念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403
《中山大学学报》贡赋经济体制研究专栏
——主持人语 409
白银与明朝国家的转型
——在北京论坛(2017年)上的演讲 413
关于清代地方财政形成的一点思考
——在第一届财税史论坛(2017年)上的发言提纲 419
编后记 423
作者简介
刘志伟,男,汉族,1955年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1985年晋升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2008年起任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0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代表专著《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税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等。